机械网-中国经济转型:一场全球瞩目的变革
2月初的中国,站在春季的门坎上。1个特殊的研讨班——“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在中共中央党校如期举行,4位特殊的授课者——胡锦涛、温家宝、习近平、李克强在讲台上集中谈及同1个主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3月初的北京,被1场春雪打扮得分外妖娆。引人注视的101届全国人大3次会议和全国政协101届3次会议行将召开,来自全国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心里装着同1个话题: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世界把眼光对准了中国。美国《世界日报》载文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看上去是老主题、老情势,但其间伏有新的内涵,预示着中共今年的政经政策将再作重大调剂”。法国《欧洲时报》发表评论:“中国对经济转型的危机感、紧急感和责任感正在加强。”“包括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内的高层官员相继发表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讲话,并屡次使用‘加快’字眼,凸显中国经济领域的1场深入变革正加速到来。”
“潮平两岸阔,风正1帆悬。”许多代表和委员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白斑病不能吃的,是我国经济领域的1场深入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进入2010年的中国经济,正在迎来1场全球注视的历史性变革;历经30余年改革开放快速发展的中国,已开始向更新、更高的层次转型和逾越。
聚焦1调结构,推动经济可延续发展
许多代表和委员表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重要任务是要加快推动经济结构调剂和产业结构调剂,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全力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经济可延续发展。
“中国经济正面临着改革开放以来最复杂最严峻的格局,必须立即进行结构性调剂。”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中国经济到了非调剂结构不可的时候,这既是经济增长和优化的短时间压力,也是中国发展战略的需求。”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希玛企业团体董事长何帮喜告知《经济参考报》记者,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表明政府早已苏醒地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不平衡、不调和、不可延续等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比如,经济增长中投资所占比重过大、1些地方“3高”(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产业还没有得到根本遏制、1些行业产能多余问题日趋突出等等特发性癫痫病的症状。要解决这些问题,根本的前途在于调剂结构,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社会经济的高效发展、低碳发展和可延续发展。
“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进1步凸显出来。如果不抓紧解决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经济结构不公道这个主要关键,将来付出的代价就会愈来愈大。”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富润团体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林中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时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顺应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趋势,跟上国际金融危机催生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潮流,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培养经济长远发展的竞争力。”
代表和委员们认为,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儿童癫痫与夜惊的区别有哪些,世界经济在大调剂大变革当中出现了1些新的变化趋势,全面复苏多是1个缓慢而复杂的进程,原本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国际环境存在许多不肯定不稳定因素。“因此,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绝非易事,这既是1场攻坚战,也是1场持久战,必须通过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来推动。”
聚焦2扩内需,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GDp同比增长8.7%,其中投资、消费分别拉动GDp增长8个和4.6个百分点,出口则下拉GDp增长负3.9个百分点。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就此分析说,在拉动2009年GDp增长的“3驾马车”中,投资的贡献率到达92.3%,拉动GDp增长8个百分点;国内消费的贡献率为52.5%,拉动GDp增长4.6个百分点;而国外需求即“净出口”的贡献率为负44.8%,下拉GDp增长负3.9个百分点。
“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我国经济承受住了全球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获得举世注视的成绩。但上述数据表明,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转变,而且要加快转变。”王显政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1方面,我国长时间以来,特别是去年凸显的这类经济增长严重倚重投资拉动的发展方式必须改变。另外一方面,长时间以来依托外贸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是不可延续的,而且去年的数据也表明,扩大内需、以国内消费带动经济增长是可行的,也是势在必行的。”
全国人大代表、新兴铸管团体公司董事长刘明忠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论述了扩大内需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他说:“首先,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人均GDp在2008年已超过3000美元,从发达国家历史经验来看,逾越这个门坎的国家,消费需求将会出现大幅提升。这1点已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得到证实,内需正在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黑马’。”
“其次,从国际视角来看,在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等‘金砖4国’中,中国的消费率最低,只占45%左右,其余国家消费率在60%以上;而美国的消费率更是高达80%至100%。具有13亿人口的中国,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不言而喻。”刘明忠说,“因此,加快扩大内需,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既是经济结构调剂、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重点,也是增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
刘明忠还就如何进1步扩大内需提出自己的建议。他说,1方面,我国要致力推动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引导企业提高出口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发展高质量的外向型经济;另外一方面,要重视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均衡发展,在稳定外需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并进1步推动部份“外向型经济”向“内需型经济”的转型。
聚焦3保民生,推动经济社会调和发展
许多代表和委员认为,保障和改良民生,发展社会事业,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扩大内需的条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中国改革进1步深化的重点和难点。
在2009年的两会上,中国政府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提出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发展举措,新加坡《联合早报》就此发表社评称:“中国将‘保增长’和‘保民生’挂钩,在本质上是实行经济转型战略的前奏。”
“在过去1年间,政府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的支持保障力度不断加强。”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介绍说,2009年,在财政收支矛盾10分突出的情势下,中央政府用于“3农”支出安排7161.4亿元,增长20.2%;用于教育、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等方面与人民大众生活直接相干的民生支出安排7284.63亿元,增长29.4%。
全国人大代表赵林中认为,由于地区因素和体制因素的制约,现阶段我国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上还存在1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义务教育虽在全国基本实现,但在设施、装备和人员配置上,仍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和城乡差别,在城市内部的打工子弟学校与公办学校之间,也一样存在这类差别;在医疗卫生方面,不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设施存在巨大差距,而且农民工在务工地也难以享遭到城镇医疗保障等等。
赵林中告知记者:“上述问题如果得不到良好解决,城乡之间、贫富之间的差异将愈来愈大,社会公平和和谐都将遭到严重影响。因此,建立和健全健康的公共服务体系,必须引发政府的高度重视。”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是转变发展方式、保障和改良民生的重大举措。”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时提出,“要把全面推动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作为我国‘1025’转变发展方式的重点,在2010年内尽快出台系统、具体、操作性强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以增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将是今年两会最为突出的议题之1。对此,许多代表和委员都带来了精心准备的议案、提案、建议、发言。他们认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是1场攻坚战,也是1场持久战,必须通过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来推动。中国经济的航船正在驶向“深水区”,历经了金融危机考验的中国有信心克服1切困难,驶向成功的彼岸。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
移动版:中国经济转型:1场全球注视的变革